▋ 2021年宏觀經濟主線是寬松正當時,2022年宏觀經濟主線是寬松如何退出。全球貨幣政策將在通脹高企與增長擔憂之間尋求平衡。
中國的傳統需求 1 電力行業 2 家電行業 3 建筑與交運行業 4 電子行業 海外的傳統需求 新能源需求 1 新能源汽車 2 風電與光伏
展望2022年,電網投資的主線依然存變數,政府穩增長預期強烈,電網投資托底經濟的意味濃厚,2021年投資相對不足為2022年投資擴大創造了一定空間,但是約束條件也是較為明確。一是基建有新舊之分,政策一邊強調保增長,一邊又要避免投資導致產能過剩。以電網為例,傳統領域投資增長的空間就遠不如特高壓等新基建領域。二是原材料價格普遍偏高,一定程度對采購節奏有影響,訂單在原材料大幅跌價的周期或落實的更多。三是中長期看,農網與配網建設高峰期已經過去,就算按照政策基建做出一定前置量,對未來需求也有透支效應。
2021年,傳統電力投資增速下降較為明顯,一方面是基數因素,另一方面也是新訂單較前期有所萎縮。2022年,政策托底意味濃厚,傳統電力投資也可能迎來“小陽春”,但是受限于能源結構性轉型、碳排放等壓力,邊際增長的空間將小于再生能源發電。
據產業在線數據,2021年1-10月,國內家用空調銷量同比增長8.5%至1.3億臺,產量同比增長7.9%至1.3億臺。而中怡康數據顯示,無論是線上銷售,還是線下銷售,2021年國內家用空調均出現下滑,尤其是線下市場。中怡康數據更貼近終端,而產業數據更貼近廠商。數據“劈叉”本身可能意味著渠道庫存的大幅累積。產業在線數據顯示,廠商庫存邊際增加可能超過100萬臺,筆者預計渠道庫存增長可能數倍于廠商。
展望2022年,對于空調產銷而言,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。首先是地產周期向下帶來的壓力;其次是海外耐用品消費增長放緩,疊加海外產能恢復帶來的沖擊;***后還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空調單價被動上漲帶來的抑制。預計2022年空調內外銷均面臨增速放緩,甚至負增長的壓力。
傳統經驗來看,銷售下行周期,前期積累的渠道庫存風險將顯著上升,空調廠商被動減產的可能性將增大。筆者認為,2022年空調產量將有5%以上的下降空間。定量來看,產量縮減接近800萬臺,邊際帶來的銅需求減量在5萬金屬噸左右。原材料上漲及銷售壓力將促使空調廠商競爭更加激烈,鋁代銅在空調領域的推廣空間將會上升。
2022年,保障性住房建設、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潛在增長空間很大。筆者認為,明年地產投資、新開工下滑的速度將會放緩。以新開工為參考,2022年同比降幅預計將收窄至-5%,后端竣工增速將顯著放緩,甚至出現負增長。假設地產直接銅需求下降5%左右,邊際帶來的減量約為6萬-7萬金屬噸,邊際減量將較今年縮窄。
傳統汽車消費下降,疊加缺芯影響超預期,2021年,中國汽車產銷恢復不及預期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,1-11月,汽車產量同比僅增長3.7%,全年預計增長3.3%至2600萬輛左右。如果扣除新能源汽車約200萬輛,傳統汽車同比下降約117萬輛,折算成銅需求減量約為3萬金屬噸。
歐洲與日本等國家和地區,相較于美國,經濟復蘇的強度相對更弱。整體終端需求應該還處在疫情后周期的恢復階段,這種趨勢或將延續至2022年上半年。對銅的需求來看,歐洲主要是電氣設備,日本也相類似。2021年歐洲的能源危機一定程度或促進其電力及電網投資,因此,2022年這一塊對銅需求或有支撐。
海外傳統需求周期尚未見頂,對銅需求增長驅動仍有尾部效應,見頂節奏與疫情控制有一定關系。傳統需求增長將延續,2022年增長可能在10萬金屬噸以上。
展望2022年,政策鼓勵猶在,相關車企創新強且繼續壓降成本,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打開,雖然汽車消費整體難有起色,但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勢頭強勁,樂觀預估,2022年,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1000萬輛,其中,中國市場銷量預計將突破530萬輛。邊際上看,銷量增長415萬輛,帶動銅需求邊際增長將達到18.6萬金屬噸。
如果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超預期,終端消費承受更大的萎縮壓力,以及零配件短缺對生產與銷售造成擾動,相對預期可下調至850萬輛左右,即保守謹慎預估背景下,邊際增長為185萬輛,帶動銅邊際需求增長約為8.3萬金屬噸。
